6/30/2014

用心留住文化


        周末,独自上街,游走于人流之间,我感到了一种冷漠。身边的行人,不是匆匆赶路,便是低头盯着手机,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人和事。路过餐厅,我看到的也只是一张张赶着吃饭的焦急面孔。那一瞬间,我理解了龙应台的感受。
        新加坡,和香港有几分相似,它们都是国际化的大都市,它们都有着极快的生活节奏,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在赶着生活。永远做不完的工作,永远开不完的会,让人们永远都在为下一秒赶路。没有了逗留,就意味着没有了思考;没了思考,又何谈文化?
        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给文化下过这么一个定义:文化,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,它通过积累和引导,创建集体人格。文化的形成,离不开生活的浸染和精神的涵养。一个城市的文化,更深深扎根在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。
        我的家乡,是一座滨海小城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,它因为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而逐渐落伍。但也因为如此,比起高楼林立的大都市,这座小城多了几分亲切与安详。漫步于大街小巷中,随处可见推着板车卖水果卖小吃的小贩。路过的行人总会停下脚步,买下一串小吃,再慢慢走向路的另一端。公园里,老人们打着太极健身,旁边的石椅上,有人正端着茶杯,一边轻啜着茶,一边读报……一切虽然简单,却透着一种自然的气息。他们的一举一动折射出来的,正是这座海滨小城独特的文化魅力——宁静而安然。
        然而,日渐加快的城市化已然夺去了太多文化的存留,人们在竞争的压力中拼命工作,更忽视了文化的存在。也许,停下疾行的脚步,多留意身边的世界,多些思考,多些感受,才是我们现在最迫切的使命。
        请停下脚步,用心留住文化。

2014.06.30

为自己而活


坐在书桌前,我随意一瞥,眼光遇上的,却是一沓厚厚的书。这每天陪伴我的物件,却因为这篇文章,在我心中激起了小小的浪花。
我自问,我为何而活?
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,自出生的那一刻,就背上了一分沉甸甸的使命。在只能生一胎的中国,我们更是父母眼中唯一的希望和骄傲。
于是,四五岁的我,便在父母手把手的教导下,咿咿呀呀地读起了唐诗,似懂非懂地做起了数学题。紧接着,进入了校园的我,也顺理成章地,开始了日复一日寒窗苦读的学子生涯。这一路,我拼尽全力,不是不曾累过,只是害怕看到父母眼中那抹失望的神色,只是担心辜负了自己最初的梦想。这一路,我收获了许多,却也遗失了许多。
如今的我,远渡重洋,来到新加坡,我面临着一个陌生的环境。在这个通行英语的国度,我挣扎着站稳脚跟。我承认,我的努力,带给我骄傲的资本。可是,我并不十分快乐,每天的我生活在压力之下。我忙学习,忙比赛,忙活动,一切的一切,只是因为我怕失败,害怕失败的那一刻,我会失去所有。
或许,我真的应该卸下这些束缚,去看清真正的人生。是的,人生就是一个奋斗与超越的过程,任何停下脚步的人,都必将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方向,我们不可以平庸,但我们可以选择心灵的淡泊与安然。做题做累了,放下手中的笔,去看看邻居孩童戏耍,去看看窗台春花盛开;考试失利了,安慰自己努力了就好,下次再来;竞选输给别人,告诉自己人外有人,自己只需做好自己……学会看淡,生活会多出几分惬意,多出几分悠然。
宠辱不惊,去留无意。为自己而活,才是人生的真谛。
2014.06.30